國新辦就S包養網江蘇省“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江蘇實踐”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requestId:68815cdd738ef2.09269093.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省(區、市)系列新聞發布會。8月23日(星期五)上午10時,請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江蘇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江蘇省人民政府省長吳政隆介紹“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江蘇實踐”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行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請來了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江蘇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先生,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江蘇省人民政府省長吳政隆先生,請他們圍繞“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江蘇實踐”,介紹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并回答大家提問。

首先,有請婁書記作介紹。

2019-08-23 10:00:55

婁勤儉:

謝謝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非常高興在這里和大家見面。首先,我代表江蘇省委省政府,對各位長期以來給予江蘇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提到江蘇,很多人腦海里都會浮現出一幅幅美包養好的畫面。這幅畫面可能是美麗靈動豐饒的水鄉。10.72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水域占了1/6的面積,既有浩蕩的江河湖海,又有精妙的小橋流水。“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對江蘇的生動寫照。江蘇是魚米之鄉、人間天堂,8000萬人民依水而生、因水而興,經濟總量去年達9.26萬億元。這幅畫面可能是璀璨恢宏的歷史人文長卷。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江蘇吳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和楚漢文化相互交融。《孫子兵法》《文心雕龍》、四大名著都與江蘇淵源深厚。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劉邦的“大風起兮云飛揚”,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是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回響。江蘇崇文重教、科教發達,江蘇籍兩院院士276人,在蘇工作的兩院院士95人。這幅畫面可能是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群像。江蘇是周恩來總理的家鄉,周恩來同志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偉大風范,感召和哺育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這里還走出了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等黨的早期領導人,雨花英烈、淮海戰役、新四軍鐵軍留下了寶貴的革命精神,這些都激勵我們在新征程中砥礪前行。這幅畫面可能是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生動實踐。從真理標準大討論、上塘村“大包干”到蘇南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再到昆山之路、蘇州工業園經驗、張家港精神、“開山島”精神等,改革開放每一個階段都有江蘇人的印跡和貢獻。

2019-08-23 10:01:09

婁勤儉:

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江蘇在國家大局中始終占有重要地位、肩負重大使命,一直走在發展的前列。可以概括為“一二三四”:“一”就是許多成就全國第一,江蘇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都占到了全國1/10以上,人均生產總值省區第一,實際使用外資、工業利潤總額全國第一,擁有全國最大規模的制造業集群,最多的國家級開發區、全國文明城市、5A級景區,江蘇和全國一樣,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二”就是“兩個率先”的光榮使命,黨中央要求江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09年在江蘇調研時就指出,“像昆山這樣的地方,包括蘇州,現代化應該是一個可以去勾畫的目標”;2014年明確要求我們,“在扎實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這篇大文章”。“三”就是展現發展的探索性、創新性、引領性三重責任,“為全國發展探路”是黨中央對江蘇的一貫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對我們提出了“下一步發展路子如何走”的重大命題。江蘇作包養網為先發地區,在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有責任有條件展開先行謀劃和實踐,做好現代化建設的探路者。“四”就是“強富美高”四個鮮明標識,習近平總書記勾畫的“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新江蘇,不僅是全面小康建設的要求,更是江蘇基本現代化建設的指南,讓我們下一步的探索有了明確的努力方向。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當前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對照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托和黨中央部署要求,立足江蘇所處的時代方位和現實基礎,我們現在已經到了“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這篇大文章”的時候。今天我們主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這篇大文章”,和媒體朋友作一個交流。

2019-08-23 10:06:33

婁勤儉:

第一,我們致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現代化新征程奠定一個更高的起點、更扎實的基礎。小康和現代化,發展階段、發展目標不同,但實踐過程是有機銜接、迭加推進的。當前,我們工作的主要精包養力,就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以“高水平”為鮮明導向,扎扎實實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質量和水平,確保成果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

到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小康兩大核心指標。江蘇已經提前實現,并基本消除絕對貧困,正著力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精準幫扶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我們沒有匆匆忙忙往基本現代化趕、將來再回過頭來補課,而是扎實補短板強弱項,堅決防止低收入人口年收入低于脫貧標準、適齡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因貧失學、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和住著危房“被小康”現象的發生。在辦好民生實事、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上狠下功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達到3.8萬元,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到97.8%,平均預期壽命超過78歲,群眾安全感達97.6%,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現代職業教育、“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同時,越來越多的城市書房、創意工坊、綠色客廳,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有品質。

南北發展不平衡是江蘇比較突出的矛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看蘇北。經過多年努力,現在的蘇北大地正展現出全面小康的美好形態。我們認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眼于“四化”同步發展,重構城鄉關系、提升發展水平,一大批公共服務功能完善、富有當地民居特色的包養網新型農村社區正在建成,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過上了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的徐州市馬莊村,曾是采煤塌陷區,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導下,修復生態、優化環境,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實現了“黑色”經濟到“綠色”馬莊的蝶變。

2019-08-23 10:10:46

婁勤儉:

第二,我們致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讓現代化新征程支撐更強、步伐更穩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后,我們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強富美高”要求,確立了“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明確了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城鄉建設、文化建設、生態環境、人民生活“六個高質量”的實踐路徑,低調務實不張揚、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描繪的美好藍圖變成生動的現實圖景。在這方面,我們正在加快建設并初步形成幾個特點:一是既切實保持規模總量的持續平穩增長,又著力實現質量結構效益的加快提升。在經濟體量邁上9萬億元臺階的同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8500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高新技術產業占工業比重達到43.8%。二是既建設全國最大規模的制造業集群,又始終把糧食生產的飯碗牢牢端在包養網自己手上。有六大行業營收都超過萬億元,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農業現代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糧食總產多年穩定在700億斤,實現自我保障,習近平總書記講“這對一個東部沿海省份來說很不簡單”。三是既成為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熱土,又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高地。“不見面審批”、知識產權保護服務成為江蘇營商環境的名片,市場主體突破900萬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89家落戶江蘇,劍橋、牛津、帝國理工、斯坦福、清華、北大等大批世界名校在江蘇設立技術開發和轉移服務機構。在中美經貿摩擦加劇的情況下,上半年進出口總額3054億美元,占全國的1/7;實際利用外資152.5億美元,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四是既可享受現代化的都市生活,又能領略新時代鄉村的美麗風光。江蘇擁有全國最密集、國際化程度高、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城市群,城市功能和品味不斷提升。同時,特色田園鄉村和美麗宜居村莊遍布全省,“到鄉村去”成為很多人出游和生活的選擇。

2019-08-23 10:15:12

婁勤儉:

相對于數字的列舉和抽象的概括,媒體的朋友更喜歡鮮活的故事。借此機會,我給大家提供幾個方面的線索:一是構建自主可控產業體系的創新故事。作為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累計轉移轉化技術成果3500多項,衍生孵化企業720家。南京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一年凈增1282家,未來網絡研究引領6G技術發展;蘇州的納米科技、生物醫藥,無錫的物聯網、集成電路,處于產業領跑者的位置。諸如這樣的故事在江蘇很多,每個故事背后都有曲折感人的情懷和令人動心的情節。你們可以了解一下,蘇州有一個企業,開發的一個新藥號賣給美國,這個藥號不包括中國市場就賣了33億美元,這就是非常注重創新的結果。二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轉型故事。我們下大力氣整治“重化圍江”和蘇北小化工問題,統籌推進環保整治和產業升級,騰出空間發展高端產業、生態產業。南京長江二橋和三橋之間生產岸線正在全部退出,打造35公里的“南京外灘”。揚州始終堅守瘦西湖景區“看不見任何現代建筑”的天際線,而且用5年時間建成350多個公園,有人說整個城市都變成了一個“瘦西湖大景區”。南通海拔只有108米的狼山在沿江治理生態修復后,視覺上是那么秀麗巍峨!江淮大地在成為中國經濟最繁榮地區的同時,正在成為美麗的大花園。三是“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中的開放故事。南通的通州灣港區,正在打造成長江新的出海口,蘇北的高鐵建設全面推進,徐州國際陸港、連云港海港、淮安空港形成互為支撐的“黃金三角”,長江港口群、機場群的區域樞紐功能進一步提升。江蘇在海外建設的柬埔寨西港特區、中阿產能合作示范園成為我國境外標桿項目。未來江蘇的開放故事不僅看蘇南,也看蘇中蘇北;不僅看“引進來”,還要看“走出去”。四是植根傳統、影響未來的文化故事。京杭大運河江蘇段是目前唯一整段通航的黃金水道,我們正在推進大運河國家公園建設和運河歷史文化保護,讓大運河千年文脈流動起來。江蘇還擁有最具實力的作家群體,原創歌劇《拉貝日記》《鑒真東渡》產生廣泛國際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技藝精髓為江蘇制造增添了更多匠心神韻,我們有信心在江蘇豐厚的文化土壤上推出更多文化標識和精品力作。總之,江蘇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詩和遠方”,走進江蘇你會發現,掀開那份煙雨朦朧,呈現在你眼前的會比想象中更美好、更生動、更真實。

2019-08-23 10:20:24

婁勤儉:

第三,我們把握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發展一體化規律,使現代化新征程視野更寬、道路更開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蘇“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們應當有更大的胸懷和格局,推進江蘇的現代化探索,努力建好“長三角的江蘇”,積極主動服務上海、攜手浙皖,與兄弟省市共同承擔起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國家使命;建好“中國的江蘇”,堅守實體經濟、推動創新發展,加強同長江中上游地區協作配合,更好地承擔起經濟增長“穩定器”和高質量發展“助推器”作用;建好“世界的江蘇”,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統攬,推動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形成江蘇發展的全球競爭力和世界影響力。

2019-08-23 10:23:24

婁勤儉:

各位媒體朋友!我們要努力實現的是,看中國的現代化水平,要看江蘇;看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要看江蘇。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江蘇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以“強富美高”為鮮明標識的現代化路徑,在偉大祖國由“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中作出江蘇貢獻!

接下來,我和吳政隆省長非常樂意回答各位媒體朋友的提問。

2019-08-23 10:24:24

胡凱紅:

謝謝婁書記。下面開包養網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2019-08-23 10:26:27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江蘇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近期又出臺了《<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請問,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方面江蘇如何規劃,將會有哪些具體舉措?謝謝。

2019-08-23 10:26:37

婁勤儉: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謀劃、推動的重大戰略,擔負著東部地區率先高質量發展、參與國際合作競爭的國家使命,也可以由東向西更好地輻射中西部,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發展。對于江蘇來說,既是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也是沉甸甸的政治責任包養網

江蘇始終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積極響應者、有力推動者、堅定執行者。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對長三角一體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以后,我們認真抓好貫徹,取得了不少新成果。比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貫通長三角的南沿江高鐵已經開工建設,北沿江高鐵、蘇通嘉鐵路等項目進展非常順利。目前,江蘇與滬浙皖之間有11條省際“斷頭路”正在加快打通。比如,產業協同與市場統一方面,科技、產業、金融、市場、人才等合作機制正在加速構建,像上交所科創板的第一股就是蘇州華興源創公司,目前科創板受理的企業中江蘇企業就有25家,數量居全國第二。江蘇制造與上海金融緊密對接,迸發出強勁的動力。比如,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方面,江蘇450家定點醫療機構聯網,實現跨省異地就醫,徐州、鹽城、南通率先實現了與上海門診的異地結算。江蘇的吳江、上海青浦和浙江嘉善等地的跨省公交線路初具規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好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必須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上個月我們召開了省委全會,對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專門部署,出臺了落實國家規劃綱要的實施方案,重點推進產業創新、基礎設施、區域市場、綠色發展、公共服務和省內全域的“六個一體化”,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特別強調做好三件事:

一是格局要大。堅決完成國家交辦的事,國家規劃綱要確定的事就是中央交辦我們的任務,所以一定要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按時按質切實落實到位。

二是胸襟要寬。主動做好共同的事,凡是包養網涉及跨區域合作的事情,定政策、搭平臺、抓項目、干事情都要想到“鄰居”,多考慮兄弟省市的關切和需求,真正做到共商共建共享共贏。

三是節奏要快。規劃方案已經確定,關鍵在于干,發揚“包養敢為人先”的“張家港精神”,抓緊辦好自己的事,為長三角一體化做出江蘇貢獻。

這是我們近一段的工作,謝謝。

2019-08-23 10:28:29

人民日報記者:

美麗富饒的江蘇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致力于共同富裕過程中一直為社會所關注。我們注意到,省委、省政府正在把蘇北的農村住房條件改善作為全面小康社會的“牛鼻子”工程在抓,請問這出于什么樣的考慮,目前的進展如何,下一步有什么樣的打算?謝謝。

2019-08-23 10:34:25

婁勤儉:

這個問題我來答。因為吳政隆省長先去江蘇工作,我后去,從外來的這個角度看江蘇,有時候往往能發現優點,也能發現缺點。

首先,感謝記者非常敏銳地注意到江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如何補短板的問題,你提出的問題正好是我們的短板。早在1983年的時候,鄧小平同志就以蘇州發展變化為例證,系統闡述了小康目標的內涵和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構想。相較于蘇南,江蘇全面小康短板在蘇北,蘇北的短板重點在農村,農村的短板在住房條件。我到江蘇以后進行了調研,看到了一些房子很多都是單磚石棉瓦結構,我去慰問一個退休教師老模范,去的時候是冬天,房子里非常冷,如果說住這樣的房子算是小康的話,在江蘇是說過不去的。去年,我們做了一個調查,蘇北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農房就有近50萬宗,其中大部分是年代久、面積小、質量差的單磚房,甚至還有危房。這里面有各種情況,當初在茅草房改為單磚房的時候做得不錯,解決了住和遮風擋雨的問題,但是與小康社會的要求是有差距的。如果我們不重視,等國家這一輪扶貧搬遷結束后,蘇北農村住房保障可能會成為全國較差的地方,這是個嚴峻的現實。當時大家還不覺得,后來通過解放思想,按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照檢查我們自己的思想認識,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以后,大家都認為江蘇確實到了該補這個住房短板的時候。

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蘇包養北老區人民十分關心,囑托我們要讓包養網老區人民群眾的生活不斷得到改善。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去年開始大力推進蘇北農村住房條件集中改善。江蘇發展是走在前列的,要做就要有一定的示范性。在推進過程中,我們主要把握四個方面。

2019-08-23 10:36:37

婁勤儉:

一是堅持“四化”同步發展,統籌城鄉規劃布局,把集中居住與產業發展、鄉村振興一體考慮。

二是順應城鎮化規律,鼓勵有條件的農民進城、進中心鎮、進中心村,推進城鄉關系重構。

三是完善服務功能,統籌就業、社保、入學、就醫等公共服務資源布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四是注重鄉村肌理、文脈傳承、生態協調,讓群眾能夠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早日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

總體來看,這項工作啟動迅速、進展有力、開局良好。今年各地計劃實施項目672個,已開工建設394個,實施到位后可改善36萬農戶住房條件。最近,我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采取“四不兩直”調研方式,與群眾進行面對面交流,更加真切地感到這項工作抓對了,抓到了群眾的心坎上。像宿遷市的澗河村、鹽城市的佳富村等很多地方,人民群眾已經逐步住進了新居,不僅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問那些還住在單磚石棉瓦房里的鄉親愿不愿意搬遷時,他們都不假思索地告訴我們“那是巴不得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不愁三保障”,對江蘇這樣的地方來說更應該早日做到,江蘇農村需要“廣廈千萬間”,讓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這也是我們發展的初心、肩負的使命。謝謝。

2019-08-23 10:46:22

經濟日報記者:

眾所周知,江包養網蘇的經濟外向度比較高,出口外貿企業眾多。請問,在上半年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當前江蘇的經濟發展形勢如何,對江蘇經濟影響有多大?謝謝。

2019-08-23 10:59:08

婁勤儉:

這個問題請省長回答。

2019-08-23 10:59:37

吳政隆包養

謝謝你對江蘇經濟發展的關心。江蘇是經濟大省、外貿大省,也是對美貿易大省。去年江蘇對美進出口總額達1075億美元,其中出口930億美元,分別占全國對美進出口、出口的17%和19.4%;占江蘇進出口、出口總額的16.2%和23%。美國單方面挑起中美經貿摩擦,給兩國經貿關系和世界經濟發展都帶來不利影響,對江蘇發展也將帶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六穩”要求,著力辦好自己的事,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從目前發展情況看,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邁出新步伐。

一是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上半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6萬億元、同比增長6.5%,高于全國0.2個百分點。全省城鎮新增就業80.4萬人,6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調查失業率分別為2.99%和4.3%,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處在比較充分的就業狀態。外貿進出口、實際使用外資在高位上繼續保持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以人民幣計算,1-7月進出口、出口同比分別增長2.4%和7.2%,好于前6個月。其中對美出口下降1.8%,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歐盟出口分別增長14.2%和13.7%。1-7月實際使用外資達164億美元,規模繼續居全包養國第一,從使用外資情況看,結構有了很大優化,制包養造業、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達51.8%和64.2%、同比提高8.9和16.6個百分點。

二是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上半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增長8.2%和6.4%,占比達32.5%和44.7%,同比分別提高包養1和1.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我們依法依規取締“散亂污”企業2471家,處置“僵尸企業”167家,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5%、比一季度提高0.6個百分點,行業利潤增長面達67.5%、比一季度提高20個百分點;規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9%;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3%和8.6%,均高于GDP增速。

三是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全省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8萬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從上半年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勢頭良好。太陽能電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9.3%、13.7%和28.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質量推進,由于營商環境改善,平均每天新登記市場主體4654戶,其中企業1451戶。

1-7月的主要經濟指標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等等,繼續延續了上半年的良好態勢。總的看,中美經貿摩擦盡管給江蘇的發展帶來一些困難和挑戰,但江蘇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全省各界特別是企業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增強。我想這也是全國的一個縮影。我們將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也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仗,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2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