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更正找九宮格聚會”的“勘誤”——從歡然留念卞之琳文章中的信談起–文史–中國作家網

2019年3月12日,《羊城晚報》頒發噴鼻港作家歡然謝世前一個月寄來的留念詩人卞之琳的文章《昔時詩人二三事》,此中說起卞之琳1992年9月15日來信中抄寫的“八月二十七日寫了而沒有給你寄出的信”:

1980年噴鼻港一晤,促已十有二年,老來事繁心煩,久疏致候,諒能見諒。年來高文時見,與盛年同登佳境,可喜可賀。《噴鼻港作家》常常收到,感謝編委諸公垂注,本年版面擴展,煥然一新,新任總編纂功不成沒。不巧,就在四月十五日這一期登載的《京漢文壇三老》寫我的首篇文字頗有掉實處,不無小憾。作者是舊同事家的小青年,與我相知不深,似正熱衷中文寫作,下筆還不知輕重,文中諸多掉實處,亦無非雞毛蒜皮,本擬不予置理,奈此文幾回再三頒發,曾經起了一點混雜感化,是以我想還廓清幾點,以免令人誤解,甚至令不甚知情的異地伴侶為我作不用要的煩惱。斟酌到用“更正”方法,清單訂誤,頒發出來,于作者和刊物都有所未便,所以寫了一篇自力性的漫筆式小文,作為例證,將《老》文勘誤幾處……

卞之琳在“年夜致”抄寫了上信之后接著表現:

此刻仍是決議把文稿寄奉核閱,看能否就如許頒發一下,請提看法。試加標題,長了一點。你們如能代我擬一個妥當一點的供我選用,就更感謝不盡了。不急。照片徒費篇幅,我看不要,註銷的那張是多年蒼梧一行噴鼻港文友第一次來京,在聚首場所照的,顯得太年青,也合不了本日的老拙文字。

 走筆至此,歡然師長教師評價說:“由此可見,卞老待人之誠,對那時小輩的真心客套,讓我深深忸捏。”

昔時無緣讀到卞師長教師信中談到的文稿,陶師長教師又是一筆帶過,因此很快就淡忘了此事。近日機緣偶合,一睹《噴鼻港作家》改版號二十六期(1992年11月15日,總第四十九期)上卞之琳師長教師的《現實也許更有點意思》(以下簡稱《現實》),連續讀了好幾遍,成果豈止是“有點意思”,而是收獲極年夜——此文恰是上述卞師長教師說起的“寄奉”歡然“核閱”的文章,但未見收錄進卞師長教師身前、身后出書的一切著作!盡管無法得知註銷文章的標題,畢竟是卞師長教師自己“試加標題,長了一點”的呢,仍是“你們如能代我擬要給妥當一點的供我選用,就更感謝不盡了”的呢,有一點無須置疑,固然卞師長教師自稱此文是“自力性的漫筆小文”,現實上是寫給《噴鼻港作家》編者請求勘誤文章掉實內在的事務的信函,這般這般,確切如歡然師長教師所言,是卞師長教師對“那時小輩的真心客套”,當然也是對刊物的客套。不外,卞師長教師對所謂作家紀實類文字中的“掉實”變為“史實”的煩惱,歷經三十之久,仍未過期,極富有先見之明,是研討卞師長教師生平史料甚至現今世作祖傳記史料的主要文獻。固然歡然師長教師也已于會議室出租2019年3月9日往世,但祈看卞師長教師文章的手稿能被其后人妥當收藏,有朝一日可以公然表態。

《現實》一文的第一段,即卞之琳師長教師自稱的“放言高論的暢談”,談及文人的回想錄“最不成靠”,存在決心拔高,居心褒揚等狀態。不外,文章并未從文人回想錄的不成靠或夸張深刻下往,而是牽扯出一篇寫他的小文章,“掉實點到處都是”,讓他難安沉默。此文就是頒發在《噴鼻港作家》1992年改版號十八期(1992年4月15日,總第四十二期)上的《京漢文壇三老》中描述卞之琳的“首篇文字”,作者為一個小青年,是“伴侶家的孩子”、 “和我并不熟悉”,“有寫作才份的,只是今朝顯然沒有抵抗得了時興的不正興趣的引誘”。

卞之琳師長教師在《現實》一文中指出:

就寫我的這篇文字而論,起首錯把我這個生涯中并無光榮的平常人物硬充舞臺上的顯眼腳色,有意中訴諸歪曲、倒置、“發明”、以假亂真的伎倆,文中寫到的是有些真正的的,例如我在他索贈書上寫的兩行字和請他讀序的一句話,他借此施展評論,也有點意思。我懂得人家是“做”文章,卻是想提拔我,殊不知我偏不配“做”戲,至多今朝還進不了派給我的腳色。文章中掉實點到處都是,固然都是雞毛蒜皮,有關宏旨,可是在作為紀實的文章中歷歷如繪了,傳開往,傳下往,自會有功德的文史研討者坐享現成網羅往,再人多口雜,重復三遍兩遍,也就成了鐵打的“史實”。

卞之琳師長教師自稱平常人物,不愿作教學舞臺上的顯眼腳色,天然是謙詞。他底本認為,掉實“這種潰斑,是要顛末些時日才會積久到洗刷不凈的,且不往計較也罷,既省得像太愛護本身的微小抽像,也省得傷害年青人文藝習作的積極性”,但題目在于,《京城文壇三老》這篇文章,“幾回再三頒發”——此前已見于北京出書的雜志,卞師長教師曾就掉實部門向作者“提過行動抗議”,遺憾的是,作者略加修正后,又把文章投家教寄到了《噴鼻港作家》。對此,卞師長教師擺失事實,對“妙文”的“妙筆”作了答覆:

此刻他仍是不忍割舍這篇“妙文”的幾多“妙筆”。出言還不知輕重,不自知其為惡俗不勝的歪曲語中有一句算改了,否認了本來文中所橫加我的笑柄——緊接“年夜躍進”的“三年艱苦時代”撿他人扔失落的捲煙頭過癮——說是誤聽了張冠李戴的訛傳(現實上我們文明界還沒有誰冷傖到這田地,招惹過這個訛傳,生怕是作者忍讓了本身的發現權。)作者在文中還持續讓我說行動戒了煙卻仍是沒有戒失落,還笑我一副窮兇極惡的樣子,一見他人拿出好煙來,就破戒年夜抽!我也不需他替我謙遜說日常平凡只買廉價煙,我還不至于窮酸盡頂,“文明年夜反動”以前,我還和很多文明人一樣,同被劃進過并不相當的“三名三高”的行列,也算戴過這頂歪帽子,并不但榮,倒也享用過一點實惠。就在這三年艱苦到臨的時辰,我充足應用每月發給的兩張優惠券,往供給站買兩條那時算最貴的“年夜中華”,還借用鄰人同事一位不抽煙的年夜學問家的那兩張券往加買兩條。在以前以后,在國內海內,我一向不買煙則已,買起來還相當抉剔。現在我輩“臭老九”當然更無從攀比“個別戶”新貴了,幸而不少人如我,早已最基礎不睬會捲煙了。

卞師長教師枚舉的現實,不用多做說明。只是此中“三名三高”一詞,年青一代能夠比擬隔閡。《今世中國風行語辭典》(吉林文史出書社 , 1982年8月版)的說明是:“即名作家、名演員、名導演、高薪水、高稿酬、高獎金。“文革”是由文藝界開端,而文藝界最早批的就是三名三高人物。如有名黃梅戲演員嚴鳳英就因系三名三高人物而自願害致逝世。此詞重要風行于1966年至1968年。”這個詞語源起能夠更早,年夜約在上世紀五十年月,和卞之琳文中稱本身“文革”前被劃進“三名三高”行列吻合。

對《京漢文壇三老》的掉實之處,卞之琳師長教師提出,“我固然不用往周全勘誤,仍是得廓清幾點,而這類現實自己年夜致比求趣虛擬還更有興趣思一點”。

《現實》一文中對《京漢文壇三老》中掉實文字的勘誤,除了上述所引文字外,還有文章弄錯了卞師長教師的住址“令人猜忌我搬了家”、以及戒煙未獲勝利等多處,恕紛歧一援用,有愛好的讀者可以找來《現實》一文細讀。

拙文在掃尾之前,另有幾個要害之處還需求費點翰墨,這也是我十來年養成的史料癖和考證癖的習氣使然:卞師長教師給歡然師長教師的信及《現實》一文,無論說起掉實的文章是“幾回再三頒發”“最後見于北京出書的雜志”,仍是談及作者是“舊同事家的小青年”“伴侶家的孩子”,均未點出詳細稱號,這當然是卞師長教師的宅心仁厚和對晚輩的客套。我原來也應當遵守卞師長教師的客套,對此不予深究的,不外,由於有所發明,深感白叟家的客套是不該看成福分的,是以,不揣猥瑣,只供給上面幾個現實供讀者往參考。

卞師長教師在給歡然往信之前,曾在1992年7月22日晚給廣東《華夏詩報》主編寫有一信,登載在《華夏詩報》1992年第7期上,后轉錄發載于《噴鼻港作家》改版號二十五期(1992年10月15日,總第四十八期),標題為《補趣》,內在的事務異樣觸及上述掉實文章。從信的內在的事務揣度,應當是《華夏詩報》主編看到《噴鼻港作家》登載的《京漢文壇三老》一文后,想加以轉錄發載而給卞之琳往信,成果,卞師長教師敏捷回信“趕緊提出你們不要轉錄發載”。這封信流露掉實文章初刊北京的雜志,名為《中華兒女》(雙月刊),作者為“龍冬”。卞師長教師在信中說:

龍冬這孩子當然是聰慧、仁慈的,未來也能夠是寫文章的妙手。今朝卻像幾多感染了時興的初級興趣,為文愛耍把戲,不敷當真。他比來在《噴鼻港作家》上頒發的有關我的那段文宇,我早就在邊疆出書的繁簡兩種字體版的《中華兒女》這個刊物上見過。我清楚他對是我(“對是我”疑似“對我是”之排版過錯——海注)尊重的,可是弄巧成拙,我曾當面向他抗議,指出過很多掉實以致惹是生非的假造。后來似乎在以后出的一期上矯正了。現見《噴鼻港作家》第19期上,他只改了自認為最風趣、而不了解是最欺侮人的、不知從何處撿拾來的譭謗話,說我在“三年艱苦”時代,撿人家丟失落的煙蒂頭來吸。他認可是依據張冠李戴的風聞,還有多處與現實不符或正相反的處所,說我住“史家胡同”,便是一例(這原來共享空間可有可無,但己害得你們猜忌原來寫的對的的地址了)。

查詢《中華兒女》,1990年第3期“文明長廊”欄目上確有簽名“龍冬”的文章《文壇三老》。持續在收集上搜索,本來“龍冬”是熊耀冬的筆名(其父是中國社科院文學研討所研討員,算是卞之琳的同事),1999年餐與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曾在多家出書社任職,2017年辭往公職,迄今已出書著作多種。再回頭檢查,《中華兒女》1990年第3期扉頁的編纂名單里,有“熊耀冬”的名字,當期刊物中也稀有篇熊耀冬擔負“義務編纂”的文章。

《文壇三老》之“卞之琳師長教師”部門,卞師長教師文中說起的“本來文中所橫加我的笑柄”的文字,以“聽說”開首:

聽說有人親目睹到他在三年艱苦時代,在一個car 站哈腰撿起地上的一節煙屁股,我不敢信任這個傳說,也許是那人那時沒看明白。可他是對捲煙比擬愛好的。

很負疚,限于收集等前提,我至今無緣看到《噴鼻港作家》刊載的《京漢文壇三老》原文,不了解卞師長教師所言“惡俗不勝的歪曲語中有一句算改了”的詳細情況。不外,偶然閱讀“豆瓣”,發明有簽名“龍冬”的網平易近發布于2019年2月25日、寫于“1990年除夕講座場地”的舊作《卞之琳師長教師》(鏈接:https://www.douban.com/note/708159011/?_i=32978623aN1YHw),有這么一句話:

聽說有人親目睹到他在三年艱苦時代撿煙屁股,后來才了解,這大要是一個張冠李戴的傳說。但他曩昔對捲煙的愛好,倒是特殊的。

這句話,大要就是經卞之琳師長教師抗議后再度頒發的《京漢文壇三老》中有關卞師長教師的相干部門所作修正的文字。既然曾經了解“聽說”的內在的事務是張冠李戴的傳說,卻仍然“不忍割舍這篇“妙文”中的“妙筆”,甚至在“張冠李戴”之前還要加上“大要”這個含混不清的定語。豈不聞“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的古訓。難怪卞師長教師在《故事》中會無法地指出“是作者忍讓了本身的發現權”“出言還不知輕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