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詩人愛題壁–文史–中國作家找九宮格網

近期熱映的動畫片子《長安三萬里》,為唐詩又帶了一波新流量。影片配角高適、李白之所以這般有人氣,和他們詩作的普遍傳佈是分不開的。

明天的詩人可以在報紙、雜志、新媒體上登載作品,在唐宋時代,李白、高適和蘇東坡們又是若何頒發本身的高文呢?實在,唐宋也有詩刊、詩報,只不外不是此刻的樣子,而是遍布全國的亭臺樓閣、驛站館舍、僧寺道不雅的墻壁。

在這些墻壁上,不只留下了千古傳誦的詩歌,還有詩歌背后的逸聞趣事。

詩人爭相題詩壁上

唐宋是詩詞的壯盛時代,上至帝王將相、文人騷人,下至販子蒼生、引車賣漿,會議室出租無不視吟詩誦詞為大雅。僅《全唐詩》收錄的詩人就有22000多位,詩作48900余首;《全宋詞》收錄的詞人也有1330多位,詞作約20000首。詩人詞人這么多,詩歌公然頒發的需求也水漲船高。這時辰,公共場合的墻壁,就很天然地承當起了“詩刊”的效能。詩人們在這里題寫(頒發)詩作,往來的旅人們立足不雅摩,儼然是一處處“公共閱報欄”。尤其是路況輻輳、職員往來浩繁的處所,更是詩人們爭相投稿的處所。

在墻壁上頒發詩作,唐宋時代盛極一時。詩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轄境內的秭回縣有個神女祠,交往的游客浩繁,詩人們紛紜在墻壁上題詩,幾年間到達了一千多首;唐代的范攄(shū)記載了“三鄉之詠”:在三鄉驛這個處所,有一位男子在墻壁上題寫了一首感嘆本身波折出身的詩,從此途經的文人雅士也紛紜題詩相和,多少數字多得“不克不及遍錄”。那時,介入題詩的人群很普遍,不只有普通的詩人,甚至連帝王也不克不及免俗,唐玄宗就曾在三鄉驛樓上留下了《看女幾山》詩。

墻壁的空間,就像雜志的版面,總有填滿的時辰。為了給詩人們更多的創作空間,那時還發現了“詩板”,或稱“詩牌”。一塊詩板,就是一塊平整的木板,將詩句題寫或刻寫在下面,然后掛于墻壁或棟梁上。詩板的風行始于唐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簽》有如許的記錄:“或問:‘詩板始何時?’余曰:‘名賢題詠,人愛重,為設板。如(唐代)道林寺宋杜兩公詩,初只題壁,后卻易為板是也。’”那時良多寺廟道不雅、景致勝景內,都擺有詩板,供游客題詩。假如做個類比,墻壁相當于報紙雜志的正頁,而詩板就是附頁,可以依據需求擴版。

《長安三萬里》重點浮現的《黃鶴樓》一詩,在唐代時,這首詩就是以“詩板”的情勢頒發在黃鶴樓上。“古人已乘黃鶴往,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往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的這首詩自寫出來后就被刻寫在詩板上,吊掛在黃鶴樓上,供游客觀賞,以致于有“唐人七言律詩第一”的佳譽。李白讀到這首詩后,也深為震動——“面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連自恃有才的李白,也不敢在統一個“版面”上頒發續貂之作。李白只好順江而下,在南京的鳳凰臺上題寫了《登金陵鳳凰臺》,與崔顥遠相照應。

不只是景致勝景,鄉野寂靜之地,也有詩板吊掛,詩歌曾經成為唐宋人生涯不成缺乏的一部門。宋代詩人劉克莊的《后村詩話》里,有“清泉詩板”的故事:信州一處途徑旁,有清泉一灣,泉水豐沛,澆灌了四周年夜片地盤。泉邊曾立有詩板一面,寫著“炎炎亭午暑如焚,恰恨都無一點云。六月騎驢離開此,簡直渴殺老從軍”的詩句,相傳是宋初蓬菖人潘逍遠所作,這首隨性的詩,看上往也合適他的性情。

李白被邀題詩還有“稿費”

唐宋人寫詩的熱忱很高,公共場合的墻壁“版面”資本漸漸不敷用了。良多詩壇新秀,在“投稿”之后,心境很是忐忑,渴望本身的詩作能有幸被選中,制成詩板吊掛起來。南宋紹熙年間,有個叫周端臣的詩人,拜訪西湖四周的龍井時,拜見三賢像,瀏覽舊碑,感歎之余寫了一首長詩。正好山寺的主人請他品茗,周端臣就把寫在紙上的詩必恭必敬地留給了他,盼望“改日能為我揭詩板于壁間,使示來者”。也就是說,他盼望主人能把他的詩刻在詩板上,掛在山寺墻壁,來游玩的人吟誦傳抄,本身可借此贏得文名。

沒著名氣的詩人還會被“拒稿”。宋代詩人強至記載了切身經過的事況的一件事:在渭南以西二十里,有一座叫梁田的梵剎。強至有一天訪問這里,寺廟的擔任人名叫守遂,率領他登上閣樓觀賞。強至看了好久,有些感觸,提出要在墻壁上題一首詩。沒想到守遂匆忙勸止:“不是我不讓你題,其實是這里的處所官有號令,普通人不答應在墻壁上題詩。”

強至聽了很受傷,他轉眼一看,旁邊不是就有韓縝(那時的高官)題寫的詩板嗎,墨跡還很新穎呢。守遂看他迷惑,就說:“沒錯,韓縝年夜人簡直到過這里,這詩板是處所官請他題寫的。”強至深動人情的冷熱,寫了一首七言律詩,感嘆道:“濡毫忽聽山僧語,題柱須防縣令嗔。只道衣冠專世態,炎涼也屬不毛人。”

有名的詩人就紛歧樣了,“編纂”們會自動約稿。馮贄在《云仙雜記》中記錄了李白被約稿的故事:一天,李白到長安四周的慈恩寺游玩,寺廟的和尚將他作為上賓熱忱接待。歇息的時辰,和尚捧出了用吳膠粉刷過的精致水松詩板,請他題古詩一首。

另一位唐朝詩人鄭仁表,在那時有些名望,但恃才傲物,以為“天瑞有五色云,人瑞有鄭仁共享會議室表”。有一次,他在觀光半途經滄浪峽,在驛路的長亭歇息。亭吏了解他的文名,就像此刻的追星族索要簽名一樣,也拿了一塊詩板,懇求鄭仁表題詩。鄭仁表拗不外“地頭蛇”,只好勉為其難寫了一首,不忘嘲弄一把亭吏:“分陜工具路正長,行人名利火燃湯。路傍著榜滄浪峽,真是將閑攪撩忙。”意思是說本身遠程奔走勞頓,正想歇息一下,你干嘛來打攪我?

名人題詩還有稿費。李白為慈恩寺題詩之后,和尚就贈予了“玄沙缽、綠英梅、檀噴鼻筆、格蘭縑、紫瓊霜”等看上往很寶貴的禮品,作為詩仙的“潤筆費”。惋惜的是,慈恩寺付了高額稿費獲得的這首詩,最后沒有傳播上去。

題壁詩可持久“置頂”

唐宋時代的墻壁和詩板,具有報紙雜志瑜伽教室的效能,同時還具有現在“新媒體”才有的效能:

一是主要的詩詞作為“頭條”,可以持久“置頂”。報紙雜志的頭條,僅這一期有用。但名人的主要詩作,在唐宋時,卻會持久“置頂”保存。長沙岳麓書院旁有座道林寺,寺內有個“四盡堂”,四壁分懸著杜甫、宋之問、沈傳師、裴休四位大師的詩作。唐僖宗乾符(874-879)年間,袁浩建四盡堂于寺中,幾十年后,詩人齊己拜訪這里時,仍可憑吊這四塊詩牌,并且留下了“宋杜詩題在,風流到此真。獨來整天看,一為拂秋塵”的感念詩句。

南宋學者黃震,記載了如許一件事:1269年冬,他和伴侶同登三峰樓,在樓上看到了詩人李光138年前題寫的《三峰樓詩》詩板,這么多年曩昔了,不少筆跡曾經漫漶不成分辨。為了保存後人詩跡,黃震立即找人照原樣刻了古詩板,并與舊詩板并排吊掛在樓上,算是“從頭置頂”了。

二是“粉絲們”還可以留言跟帖。王安石游覽開封的西太一宮時,在墻壁上題寫了《題西太一宮壁二首》。后來,蘇東坡祭奠西太一宮,見到了王安石的舊作,有感而作《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偶次其韻二首》,伴隨蘇東坡的黃庭堅也寫下了《次韻王荊公題西太一宮壁二首》。這和此刻的收集跟帖是一樣的。

三是曾經頒發的詩作,可以“撤回”。成書于唐末五代的《唐摭言》記錄:“李建州,嘗游明州磁溪縣西湖題詩。后黎卿為明州牧,李時為都官員外,托與打詩板,附行綱軍將進京。”說的是李建州曾在明州仕進,回京后,感到本身之前題寫的詩板仍吊掛在磁溪縣西湖畔,有些不當。于是委托他的伴侶,將詩板拆下,捎回京瑜伽場地中。

李建州可以反悔,名望更年夜的大眾人物王安石則沒法“撤回”。他青年時曾作《題金陵此君亭》詩,有“誰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才老更剛”的詩句,他人都以為寫得很好,但他本身感到是少年老練之作,還有可修正之處。暮年,他和弟弟王安國在“此君亭”閑坐,昂首又看到了本身的那面詩板,不由對安國說:“少時作此,題榜一傳,不成追改,大略少年題詩,可認為戒。”

米芾癡迷書法“偷”詩板

由于墻壁和詩板的不成復制,它還具有極高的加入我的最愛價值。特殊是名家手寫的,兼有文學、書法的雙重價值,不免被一些人惦念,此中甚至包含米芾如許的大師。《鐵圍山叢談》記敘,唐代詩人沈傳師曾在長沙道林寺題有《道林詩》詩板,字年夜如手掌,寫得很是好。米芾起家前,搭船途經此地,慕名向寺僧借來沈傳師的詩板墨寶,看后愛不釋手。一天早晨,他竟趁人不備,把詩板抱上船溜走了。本地官府趕忙派人快教學步追逐,十分困難才把詩板從米芾處追了回來。

假如說米芾是出于對書法的癡迷才“偷”詩板,那么羅年夜經《鶴林玉露》中的“蘇東坡題詩被偷案”,就純潔是為謀財了。蘇東坡北回,途經韶州月華寺,正碰到寺廟建法堂,和尚懇求他題詩懸于房梁。蘇東坡悵然提筆,寫下了“皇帝萬年,永作神主。斂時五福,數錫百姓。天堂天宮,同為凈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的詩句,這個新聞不知去向,四周的響馬也了解了,一天早晨他們聯手偷走了右梁上的題字。

此外,唐宋人還信任,詩歌一旦正式頒發,就有了奧秘的氣力。《古今詩話》里說,劉山甫在北回途中,將船停靠在洞庭湖,登陸后發明有座南方毗沙門天王廟祠。他前往拜見,發明古剎曾經破敗不勝,于是在詩板上題了“壞墻風雨幾經春,草色盈庭一座塵。自是神通無感應,盛衰何得卻由人”。此日早晨,他夢到一個仙人責備他說:“我,是南岳神,你為什么題詩欺侮我!”接著湖優勢波高文,簡直把劉山甫的船掀翻。劉山甫醒來,料想能夠是詩牌“不敬”惹的禍,趕忙撤往。如許的故事明天看來荒謬,但恰是愛好詩歌的唐宋人所津津有味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